【聚焦临床】麻醉科完成我院首例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
发布时间:2022-02-0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来源:
近日泌尿外科接诊一名特别的病人,是让外科医生闻声色变的疾病——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往往预示着危险讯号,它是一种围术期死亡率较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其中五分之四以上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液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对手术麻醉的影响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表现为术中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等。术中诸如碰触嗜铬细胞瘤等操作均容易造成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一过性增高,而切除后短时间内又显著下降,同时血糖也随着儿茶酚胺的波动而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做好此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言至关重要。
患者术前检查去甲肾上腺值增高10倍以上
充 分 准 备 很 重 要
麻醉科陶小文主任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和手术医生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经充分准备,于麻醉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确保血容量补充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有创动脉测压以便即时反映血压数据。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较深的麻醉深度以避免疼痛刺激导致血压剧烈升高,保持较深的肌松以利于深部组织的暴露。和手术医生深度沟通,确保手术操作轻柔,避免挤压瘤体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术中仍不可避免,血压如同过山车一样
术中压迫肿瘤时血压一度达到220mmHg,在快速手术的同时手工持续大剂量推注酚妥拉明,在此期间尽可能保持血压稳定。经过预判,瘤体切除后血压会急剧下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极易导致心脑缺血梗死甚至心脏骤停,因此立即停用酚妥拉明并改为手工推注去甲肾上腺素并同时快速泵注,以及快速扩充血容量,但血压仍然数次降到50-70 mmHg。随即加大推注和泵注剂量,同时加压输注1000ml胶体液,保持收缩压在120mmHg以上。半小时后仅靠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已能保持血压稳定并有升高趋势,遂逐渐调低去甲肾上腺素泵速直至停止泵注。
术后,病人转至麻醉复苏室,顺利拔管,恢复良好,第二天转至普通病房。本次手术麻醉管理风险较大,麻醉科医生做好充分准备,预见到关键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与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